江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④
发布时间: 2022-07-07   作者:    浏览次数: 760

编者按

去年7月,省教育厅与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共同印发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进高校试点工作方案》,在16所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6月15日,省委教育工委在南京召开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各试点高校结合本校实际,采取扎实举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即日起,“江苏教育发布”开设专栏,分享试点学校的经验做法,跟小编一起来看吧——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同心共绘•石榴花开”工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四化四育”路径:强化党建培育,实现民族认知有高度。


图片

▲ 举办“同心共植民族团结石榴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

细化关爱润育,实现民族情感有温度;内化文化涵育,实现民族团结有强度;深化实践陶育,践行民族守望有效度,构建“知情意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闭环体系。

图片

▲ 举行党员师生与2021级少数民族新生结对仪式暨“讲好党史中的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

作为东部最早赴新疆实习支教的高校,连续14年选派25批1471名师生赴新疆实习支教,培训青海等少数民族集聚地省市学员1万多人次。2021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试点校,统战案例获省教育工委一等奖,并被中央统战部采录。 

图片

▲ 学校承办民族地区国培项目


图片

▲ 学校派出第25批新疆支教师生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三个聚焦”发力,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出彩,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聚焦“思想引领”,实施“宣传教育计划”,用先进思想武装学生,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观”教育,注重全媒体教育,推动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传递正能量。

图片

▲ 藏族学生的创业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二是聚焦“实践教育”,实施“实践创新计划”,形成“体验感知—实践训练—创业实战”创新创业实践链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和多元出彩激励机制,搭建各类平台载体,建设“扬州工”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坚定文化学生自信。

图片

▲ 学校师生参加扬州市红色故事宣讲大赛获得佳绩


三是聚焦“关心帮扶”,实施“理论探索计划”,坚持服务理念,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学生资助、就业帮扶等方面给予“菜单式”特色服务,打造“一学院一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

图片

▲ 学校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文艺晚会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是建好“红石榴家园”,成立“红石榴”工作室,由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了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图片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探索“翻转课堂”,由少数民族学生讲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打造专题课程,发挥了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图片

▲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开展 “倾卿弦内音,饺饺民族心”为主题的民族美食联欢活动


图片

▲ 学生党员在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开展“我和小‘石榴籽’的穆源之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活动


三是实施“一生一策”、解困助难,组建以教师为组长,班委和舍友为组员的“三帮一”互助互学帮扶小组,开展教师领航和朋辈伴航的一对一结对工作,增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情感认同。

图片

▲ 少数民族辅导员下宿舍与学生交流


宿迁学院

育牢思想教育“根系”,播撒信仰“种子”。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主题主线,结合“四史”“四观”教育,深化“开学第一讲”、推进“红色文化润心田”工程,让红色文化成为鲜亮底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图片

▲ 2021年校民族运动会


搭建实践教育“砖瓦”,共建精神“家园”。共建传统文化艺术研究院,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

图片

▲ 宿迁学院传统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


夯实理论研究“基石”,培育团结“沃土”。设立专项课题,共建理论研究中心,构建学术体系;强化“大思政”、构建“大课程”、培育“大先生”,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全媒体教育,构建大宣传格局。

图片

▲ “红色文化润心田”十大工程启动仪式


来源:统群处、文中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