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利花:用创新驱动未来(镇江新侨圆梦)
发布时间: 2021-03-25   作者:    浏览次数: 258
   (序)刀,虽然不是无坚不摧的器物,如果通过物理属性来改变,在刀具上涂上一层膜的话,那么在这个微观世界哩,将会有无限的可能发生。为了这个目标,她多少年如一日,把力全用在刀刃上,为刀“镀金”。

江苏科技大学喻利花教授-2.jpg

超晶格、分子层结构、纳米晶界、智能自适应氮化物基纳米复合涂层......这些词语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和遥远;然而,在致公党员喻利花教授眼里,这些则是她与微观世界对话的最常用语言。虽然用喻利花教授的话讲, 10多年来,她只是在做一项很简单的研究:在刃具上涂上多层膜,以改变刃具的诸多物理属性,使刃具变得更坚韧、更耐磨、更能在极端情况下保持锐利。但这项研究的现实影响可能远非如此,这种通过表面改性的新材料更多的是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是这些行业发展进步的基础支柱之一。

发端于平凡,立足于改变,致力于创造,喻利花教授撩起了微观世界的一角,为我们展示了微观研究领域的神奇,也将为我们解读创新驱动的无限可能。

 指导研究生做实验-1.jpg

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来自江西的喻利花,1981年考入江苏大学,1985年到江科大任教。她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的那一份慎重与忐忑,20岁上下的她还有着些许青涩,而她的学生只比她小几岁,她站在讲台上,开始教授《机械工程材料》那门课。随后,在一位老教授的带领下,她加入了电极材料的科研组,走上了产学研的创新之路。那是80年代末,他们一边研究,一边还要自己进行铜合金材料的熔炼、加工处理。当时正是人生散发着青春浪漫气息的喻利花,有些像古代的打铁匠一样,跟着其他老师一起做着热锻、冷锻,一起生产、装配着新产品,这些产品迅速地用于宝钢、鞍钢、武钢等钢厂,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也正是在那种氛围中,她明白了“动手做”的实践真谛和“合作”的团队精神,以至到现在,她还苛刻地要求她的学生,除了发表论文、写专利外,一定要会维修有关设备,养成动手的习惯;一定要有团队的意识,懂得协作的重要。

2000年,她随求学的丈夫一起东渡日本,正是这次人生的一种偶然,让她深入地触及到纳米层面的研究,并开启了10多年与微观世界的经久对话。从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她在日本筑波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先端材料科做研究员,从事纳米结构薄膜和压电陶瓷的研究。

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2.JPG

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当在实验室亲眼看到:一种普通的基材,通过镀膜技术,不仅在硬度上、还是那寿命上,都远远高于原来的基材,她意识到这项技术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于是年青的喻利花选定了这一目标,这一头扎下去就是十余年。在筑波,以及此后的十余年,她除了吃饭、睡觉、处理点家务,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比较,不停的修正,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方面一个方面修正。发现和发明,有时显得很复杂,其实又十分简单。喻利花的研究就是用她的孜孜不倦、我心如一,尝试着自己想到的、能够做到的各种可能性,获取着第一手的实验数据。有的实验,她会反复做若干次,直到对那种状态形成一种洞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个实验得出了满意的答案。

一个科学家,一个中国科学家,既要有超越时空的视野,又要摒弃世俗的冲动和求真求实中的率真。在与微观世界的对话中,喻教授借助的是冰冷的仪器,得到的是索然的数据。筑波的学习研究使喻利花看到:日本学术界在基础研究上少了一点急躁功利,多着不少从容淡漠,它鼓励研究人员耐心细致的深入研究,但并不要求研究人员马上拿出惊天动地的成果。一些日本大型企业专门组建了团队,耗费巨额的资源,研究未来5年、10年、15年的产业发展情况,以便使企业的产品始终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先锋。而我们孜孜以求的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可能正是源于这种沉闷但坚实的实验基础,因此她要把种理念和状态带回她在国内的实验室。

2006年,喻利花回国了,成为了江科大的教授,一名新材料领域的“海归”学者。回国后,她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实验之中,所在的课题组先后4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获得江苏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大型飞机用多规格高性能7xxx系铝合金焊接技术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 I收录70余篇,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纳米结构复合涂层的热管理研究也正已处在攻关阶段,3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给大学生上课.JPG

给大学生上课

喻教授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对外行人来说,我们也许无法深刻理解这种对话的艰难和个中的寂寞滋味,当我们了解到这种基础研究的广泛运用和史诗般意义后,我们的速成思维模式禁不住会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时候这些成果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指导研究生做实验-3.jpg

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答案或许很远,这种研究重在揭示规律和机理,而要用于产业则需要再进行应用化研究;或许也很近,随着科技论文的发表,上海、苏州、浙江等工具厂纷纷寻上门来咨询,想这一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工厂生产中,提升产品质量。当然,同时担任镇江市政协委员的喻教授也希望她的研究成果能在镇江的企业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对于镀膜技术在我市企业的应用,喻教授举的一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她形象地比喻为“要把钱要用到刀刃上”。我市工具厂生产的钻头,很多都出口到德国,德人国拿到钻头后,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头上镀一层膜,其硬度立刻变化,就像金刚钻一样超强,然后再销售给国人,价格翻了几十倍,真可谓是“镀金”了。

同样,国内有一些企业也已经开始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比如宜兴的一家民营企业,他们认识到现在国家在环保上面很重视,现在用的电镀虽然成本低,但对环境影响较大,一旦国家环保提高标准,电镀肯定过不了关,与其被动,不如先引用技术,作为储备,应对变化,以防措手不及。于是他们引进一台日本的设备,让喻教授的团队去做技术顾问指导,形成了生产能力,产品做了出来、质量很好。

喻利花说,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推进创新驱动的战略实施。事实上,在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中,我们或许不缺创新,缺少的是驱动。比如,在刃具以及其他产品上覆膜,一个传统产品便实现了转型升级,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从技术上讲,已经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在技术运用上需要花大力气推进。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创新的热情和勇气;另一方面,企业看到企业自身是创新的主体,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我们有方向,就在眼前,而且日渐清晰;我们有道路,就在脚下,而且并不崎岖;我们还要有勇气,向着清晰的方向,踏着坚实的道路,在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勇往直前。

来源:江苏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