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史金龙:人生就是要不停地努力
发布时间: 2019-12-26   作者:    浏览次数: 426



人物简介:史金龙,博士、教授,民盟江科大委员会成员,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2018级通信工程专业学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软件工程。主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本科生课程、《并行计算与GPU》等研究生课程。       

“基本上每天七点多钟到学校,晚上到十点。”说话时,年逾不惑的史金龙笑声爽朗。读大学以来养成的良好学习思考习惯,给史金龙的教师生涯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锤炼中,不断刷新他的教育教学科研履历——先后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前身)、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南京大学软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访问学者;指导研究生20多人、留学生6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产学研合作奖2项;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C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项目资助;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科研论文2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

“教师是光辉的事业,也是高尚的职业。”史金龙认为教育对人的改变,除了完善知识结构,还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以及提升为人处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岗位上,可以执着于自己的专业,做一些想做的事情。我会一直努力。”

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本科毕业,史金龙留在了母校的计算机中心,参与全校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的维护,兼做公共课程实验指导以及一些软、硬件项目开发。“打下了动手能力的基础。后来觉得自己本科学历太低,应该去读书,工作三年后,就去读了研究生。”史金龙介绍硕士毕业重回江科大当老师,真正站上讲台、做喜欢的研究,开始执着于自己的专业。

史金龙主持或参与的项目,主要解决企业实际应用问题,特别是船舶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船舶综合保障管理系统、船舶工业生产制造中的辅助加工系统。“纯软件的项目,难点在需求分析,你要理解做什么。因为项目对象的组织机构有很多节点,涉及很多管理流程,要通过软件设计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辅助人的决策管理,减轻用户的负担,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分析项目的功能与流程。这种软件开发过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要不停地迭代。而理论性比较强的项目,难点在于核心算法。针对实际问题,设计一种独特的有效的算法。这个过程就需要去钻研和攻克,必须集中精力、加班加点地做完。”

几乎每隔两三年,史金龙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研步入良性循环。“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不一样,我的想法就是总要做点事情。我做的项目都跟企业、工业相关,在这个领域深入钻研,能帮助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2016年,史金龙凭借大型船舶工件快速精度三维测量系统这个项目,获得学校第一个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他主持完成的船舶智能制造中的大型在线三维检测系统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两个项目2012年启动,他和团队一干就是五年。“我的很多成果来自团队,获奖也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做一个比较大的成果,包括真正有用的事情,良好的合作关系很重要。在参加某国护卫舰综合保障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主要负责软件分析设计、软件框架设计工作,带领团队的年轻人一起整整做了三年,过程蛮苦的。做完之后,得到用户认可,那一刻很激动。”

同事们说起史金龙都绕不开他做过的项目,评价这个来自黑龙江的中年男人,朴实努力、能够合作是大家的共识。可是,史金龙却感慨“这么多年没有感觉特别成功的时刻,就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尽最大的力量引导学生

“天天打电话、聊天、上网、看视频,这里面涉及哪些协议,工作流程是什么样,不同协议之间是怎么样交互的,没协议是什么状态?天天用但是底层的理论搞不清。因为协议是隐形的,只有专业人士做开发才会应用。我们的课程体系就会设置各种协议的介绍、讲解。通过整个课程,让学生知道现在的网络社会、网络通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史金龙认为课堂教学纯粹讲理论,学生们没啥印象,从实际应用介入,讲一个知识点联系一个实际事例,启发学生应用中会用到哪些,然后一点点讲解整个过程,“他们觉得这样印象还比较深刻一点。”

科研做得渐入佳境后,史金龙依然看重课堂教学:“我做的就是计算机这一块,讲的都是专业课,没有实践经验、实践基础,你讲不清,学生更听不明白。所以我觉得科研教学相辅相成。做科研能促进专业课上的教学,反过来教学的时候你要看一些相关资料,对科研也是一种帮助。”每次上课前,他都要看看新闻、新技术、新资料,更新一些应用的、技术性的新内容,然后才去跟学生讲课。

2018年史金龙开始兼任通信工程专业学业导师,只要不出差,就会每周一次赶到西校区约见班上学生。他说自己第一次做学业导师没什么经验,但是跟学生们打交道也学到一些东西。“因为你要去了解他们。我儿子跟他们年纪差不多,读高二正是叛逆期,一些想法不让我知道。我经常和班上学生聊天,从他们身上了解到很多事情。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怎么思考问题,是个什么样的状态,通过这些情况,也促使我去思考怎么帮助他们。”史金龙笑着表示,现在跟儿子交流明白了要旁敲侧击、迂回包抄,以引导鼓励为主。

班上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能力各有长短,史金龙针对专业学习力相对薄弱的孩子,成立专门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群,经常和学生聊聊天,看看学习的进展。“每天让他们报告一下位置,拍个照片传上来。我的人生经验,就是帮助他们要努力。人生就是要不停地努力。一旦松懈下来,很多事情可能就做不下去,也做不好。”

史金龙带的研究生,也是坚持每周讨论一次,看看研究的进展,交流一下研究内容。“教师还是挺重要的,起码不能误人子弟,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准确的知识。在这个岗位上教书育人,我会尽自己最大力量。”

个人发展必须融入国家发展

计算机学院韩斌书记介绍史金龙曾经担任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信息安全专业和物联网专业的申报、物联网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全是他当系主任的时候取得的成绩。个人科研在学院名列前茅,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拿下了学校第一项造船工程学会一等奖。这个奖项与学校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因为这几年科研任务重,就转为担任专业负责人,带领团队做科研,成绩也很突出。为人朴实谦逊,从来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去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2007年加入民盟后,史金龙进入一个畅谈学术的群体,因为支部成员都是做科研的,经历相似、观点相近、研究交叉、合作共进。“研究课题、技术改造、工作生活,大家都会聊,组织的活动气氛蛮活跃。作为民盟成员,大家都在教育行业,为培养人才发挥作用。”史金龙说自己虽然不用看学习强国,但是每天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世界的发展和国际国家大事:“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国家的发展、世界的趋势,都会对我们有影响。国家的未来就是靠教育。”

站上讲台,史金龙要求学生必须关心国家关注时事:“我除了传授知识,也会思政进课堂。以网络为例,网络起源于美国,很多根服务器都在美国,控制了整个世界的网络,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这样一个层次上,跟学生讲清楚网络的重要性,指出我们国家需要有自主的技术,否则就要一直受制于欧美。目前已经有多台IPv6根服务器部署在中国,储备了网络升级换代的先进技术,避免了下一代网络应用中的被动局面。这样一说,理论知识就和爱国理念相结合了。”

和班级学生交流,史金龙除了讲解课程怎么学、学什么,还特别提醒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终身努力的习惯:“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大机遇就有大的改变,个人必须要关心国家大事。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要互相融合,国家发展不好,没有个人舞台;国家发展好了,才能提供好的机会给你。现在各个行业都是基于网络,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机遇更多。有机会你还要有更好的能力,啥也不会,哪里也不要你。”

目前,他和同事正指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团队中有学生专业课刚刚开始上,竞赛还做不下去,他一边指导一边开导学生“要经常去跟踪,做一些前期的准备,这样大三就能很快上手。人生就是这样,总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奋斗。”